52TV 52TV
空列表云端记录,请先登陆~

这9分神剧,从不被看好到“邪典”经典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56    评论

80年代末的某一天,编剧马克·弗罗斯特像往常一样走进洛杉矶尼布勒斯餐厅。

这家餐厅位于比弗利山附近,是好莱坞电影工作者们常常碰头的地方,许多创意灵感,都是在一杯咖啡或简餐中逐渐发酵。

弗罗斯特今天在这里约见的,是好莱坞名导演大卫·林奇,后者刚刚因《蓝丝绒》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

一位混迹于电视行业,一位则在游走于好莱坞和独立电影,在那个年代,电视与电影之间的行业交流并不像如今这么频繁。


林奇与《蓝丝绒》主演凯尔·麦克拉克伦

两人结识并成为朋友,完全是因为玛丽莲·梦露。

几年前,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令他受到好莱坞追捧,华纳兄弟将一部玛丽莲·梦露传记电影的项目交到了他的手里。

为这部影片编剧的正是弗罗斯特。他本人并没有电影经验,但因为对玛丽莲·梦露的传记颇有研究而被邀请参与。虽然这部梦露的电影最终胎死腹中,却让林奇和弗罗斯特在这次合作中结下深厚友谊。

于是就有了开头我们提到的这次见面,两位老朋友打算坐在餐馆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聊彼此脑海中的创意。


林奇与弗罗斯特

经纪人克兰茨也在餐桌上,他想说服林奇以《蓝丝绒》为灵感,制作一部美剧。起初林奇并不感兴趣,但在经纪人和弗罗斯特的一再劝说下,他决定试试看。

这部作品便是改变电视行业很多规则,至今仍被很多剧迷奉为第一美剧的《双峰》。


咖啡桌上聊出来的“第一美剧”

决定开始做部剧后,大卫·林奇与弗罗斯特没有马上开始创作故事。

像往常一样,两人常常约在咖啡店里闲聊。有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一幅年轻女孩的尸体,被冲到岸边的画面。

林奇被这个概念深深着迷,并开始围绕这个简单的意象,开始延展整部剧的故事:


正片中劳拉·帕尔默尸体被冲上岸边的一幕

故事发生在美国最北部的一个小镇上,森林与山脉覆盖了居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原木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还有一座格外醒目的旧式锯木厂,整体给人既怀旧又现代的时空错乱感。

弗罗斯特和林奇一起编剧,共同设定了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女孩,内心却逐渐走向崩塌直至被谋杀的故事基调,并规划了大概的发展方向

围绕这起案件,一位怪异的FBI探员来到这座镇上,与形形色色的居民产生联系,每个人心底都留有一些秘密和隐藏的欲望……


故事的骨架搭完后,林奇与弗罗斯特前往美国广播电视公司(ABC)推销这个项目。在路上林奇看到一辆车牌上写着DKL的字样,这正是林奇全名的缩写(David Keith Lynch),他预感今天这事儿能成。

林奇的预感是正确的,事实上他们和ABC电视剧部门的负责人查德·霍夫曼就聊了十分钟就确认先拍一部试播集

林奇讲述了凶杀案如何让故事充满悬念,随着调查小镇上的人物关系网如何成为故事的重心,还拿出了他们画的小镇地图,清晰的展示每个人物居住的位置,以及故事的大致场景。

霍夫曼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但仅靠十分简单的剧本和林奇画的饼很难做出决定。等试播集拍出来,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试播集基本上就是后来观众们看到的《双峰》第一集。刚刚走马上任的ABC高管鲍勃·艾格十分满意,但公司内部却对这部怪诞的剧集充满了质疑。

为了保住项目,鲍勃把试播集送到了费城,组织年龄不同的观众来分批观看,并填写反馈卡,绝大部分人给出了好评。鲍勃拿着观众的反馈卡成功说服公司,以每集110万美元的价格订购7集。

《双峰》就此诞生。


降维打击:拍电影的方式拍美剧

那个时候美剧还以传统的方式制作,出品方会安排各路制片人、编剧、导演、以及幕后人员各司其职,对剧集严格把控。

但《双峰》的拍摄模式却打破了行业的诸多规则。


林奇在片场为两位女主角说戏

林奇与弗罗斯特完全按照电影导演中心制的方式来工作,从瞰景到幕后团队再到选角、现场拍摄,完全是他们两人说了算。甚至当ABC对某些突破电视尺度的画面提出警告时,林奇依然我行我素。

而在片场,林奇完全按照以往拍摄电影时的即兴方式拍摄。

很多被后世津津乐道的桥段与细节,完全来自林奇在片场的即兴发挥,创意与怪趣味不断的填补了剧本里空白的部分,《双峰》独特的异质感正是来源于此。

比如在探案过程中,主角们突然开始对一杯热咖啡赞不绝口,将甜甜圈堆满办公桌上,或是专注于享受口感绵密的樱桃派,这样的细节津津乐道,后来成为剧集的标志性场面。



类似这种细节在剧本中虽有提到,但都是一笔带过,而在实拍中,这些被放大成一种醒目的元素,催生出与紧张剧情格格不入的古怪氛围。

奠定故事迷幻基调的“红色房间”,完全源自林奇个人的古怪经历。

当林奇在片场意外触碰到被烈日炙烤的汽车外壳时,脑海中闪现出这幅超现实画面,而标志性的深红色窗帘则是他个人审美偏好的展示:打小他就对窗帘有种奇怪的偏爱。


而在选角方面,大卫·林奇也依赖自己的人脉和直觉。

主演凯尔·麦克拉克伦由林奇一手挖掘,出道作即是林奇版《沙丘》,马上又在《蓝丝绒》中出演。林奇喜欢他的娃娃脸与活泼个性,稍加调教便是机敏的探员库伯,竖起大拇指的造型令这位怪品味的探员成为美剧历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林奇为当时的恋人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设计了锯木厂继承人乔西·帕卡德的角色,但随着试拍时伊莎贝拉退出,陈冲被推荐到林奇跟前。

林奇对她在《末代皇帝》中的表演印象深刻,很快为她重新为她改写了人物设定,陈冲被刻画为来自香港的女继承人,作为小镇的外来者,在丈夫死后周旋于各个角色之间。


最关键的角色——被谋害的劳拉·帕尔默,在最初的剧本中只是以尸体的方式露脸,林奇为了省钱就想找一位新人来饰演。

当新人演员雪莉·李试镜的照片洗印出来时,林奇和弗罗斯特惊呆了,即使她真正出场的戏份并不多,但像一个幽灵出没在整季的故事氛围中。于是林奇马上为她安排了另一个角色——劳拉表妹玛迪·弗格森。


而这一切背后的凶手鲍勃,由剧组置景师弗兰克·席尔瓦饰演。在其中一场戏的拍摄时,镜子将他的倒影反射到了镜头中,林奇对这个“错误”的镜头十分满意,便添加了这个幕后黑手的角色,这个镜头也被保留到正片中,还为他添加了戏份。


从不被看好,到“邪典”经典

当《双峰》拍摄完成时,行业内依然对这部出格的电视剧抱着悲观的态度。

ABC对自己的项目也没有信心,将它安排在周四的晚间播出,而这个时间是电视行业默认的垃圾档期。


有位媒体分析师在看了点映后,也断言《双峰》不够商业化,颠覆了观众的观看习惯,不可能成功。

事实证明,所谓“专家”和“行业”对大大低估了自己的观众,也低估了《双峰》的魅力

1990年4月8日,《双峰》试播集播出时,以22%的收视率直接成为89-90年年度的收视冠军,观众覆盖率高达33%,并成为ABC四年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从18到49岁的观众群,全都给出了罕见高分。


《双峰》的诡异风格对当时的电视观众造成了很大冲击,可以说在电视荧幕上完全没有其他替代品可竞争。

ABC总裁罗伯特·伊格事后诸葛亮的表示,周四的播出时间让该剧成为办公室的谈资,或许在周末来临前,大家更有兴致在茶水间和午餐时聊聊这部出人意料的故事。

谁杀了劳拉·帕尔默,则成为90年初美国人最关心的话题。林奇的即兴创作让每个细节看起来都另有深意,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大众通过在咖啡桌、办公室、餐桌上的口口相传,让各种讨论甚嚣尘上。


随着《双峰》一炮而红,ABC匆匆续订了第二季,林奇却心生退意。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双峰镇上了,《我心狂野》正等着他来执导。事实上当ABC播出《双峰》第四集的时候,林奇已经在忙着给《我心狂野》做混音。

ABC的高管们接手项目后开始了各种骚操作,首先是将播出时间从周中改到了周末,“茶水间效应”被打断,没有人会隔个周末再来讨论故事剧情。

这个决策完全为了电视台的经济利益,广告商更乐意在周末为这部大热作品开出更高报价。

在创作层面,林奇缺席后弗罗斯特也紧跟退出,两位缔造者只保留了制作人的头衔,第二季的剧情发展、故事细节已经完全被ABC派来的职业编剧、导演们接手。


迫于舆论对真凶的讨论愈演愈烈,ABC做出了一个毁掉剧集的决策。

在第二季第十四集——还有八集才完结的情况下,ABC提起泄露了谜题的最终答案:是谁杀害了劳拉·帕尔默。虽然林奇一直坚持,答案必须在最后一分钟揭晓,但此时他已无暇顾及项目的实际操作。

林奇的退出本就让剧集的怪趣味骤降,在揭晓真凶后,民间讨论迅速降温,第十五集的收视率惨遭腰斩。ABC宣布无限期停播——这通常意味着剧集将被取消。


ABC的摆烂却间接“挽救”了《双峰》第二季,观众的注意力开始被唤回到,粉丝们建立了“公民反对取消《双峰》联盟”的组织大规模抗议。

最终,ABC找回了林奇来拯救已经千疮百孔的《双峰》,但此时只有最后一集可以可由他来操作。

林奇重新掌控的第二季二十二集挽回了《双峰》的口碑,让这部神剧得以有个体面的收场,也为之后的前传电影《双峰:浴火同行》、时隔多年后的《双峰》第三季的复活埋下了种子。


对于大卫·林奇而言,《双峰》只是他导演生涯的一次短暂跨界,却意外成为电视行业的变革推手,更在流行文化中奠定了永恒的邪典地位。

而对于行业来说,《双峰》的颠覆性显而易见,电影化的视听设计和作者化的个性表达,直接拉高了美国观众对于剧集的审美,之后的美国电视行业逐渐开卷:《X档案》《迷失》《亚特兰大》《美式哥特》《冰血暴》等精品美剧皆步《双峰》后尘推出,无一不受其影响。

《黑道家族》的导演大卫·切斯曾表示:“当今任何制作一小时剧情剧的人,若声称未受大卫·林奇影响,都是在说谎。”《时代》杂志直接宣称这是“美国电视史上最令人魂牵梦绕的作品。”


凯尔·麦克拉科伦在小红书玩的不亦乐乎

35年后,大卫·林奇已撒手人寰,被安葬在好莱坞永恒公墓,令无数影迷剧迷痛惜。

马克·弗罗斯特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作高尔夫球领域的小说,但最近一部小说还是回到了《双峰》的故事上,人们问起缘由时,他笑了笑:“我们本想讲一个更长的故事。”

“库伯探员”凯尔·麦克拉克伦则活跃在小红书上每天发抽象视频,手中的咖啡还会让人想起曾经西装笔挺的FBI探员。

雪莉·李也并没有随着《双峰》成为明星,但她那张在塑料布下苍白、涂着口红的、带着泪痕的脸,成了影史最令人心碎的符号,

美剧的制作方式因流媒体的发展更加高效,却更加同质化。在这个算法统治的时代,《双峰》的存在还在提醒我们,真正的魔力,永远藏在那些无法被数据量化的瞬间里。



THE END
16